评奖工作> 获奖成果> 第十一届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 一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标题
日期
借鉴兄弟地区创新驱动经验,推动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创新
2019-06-25
中国对外货币开放新格局
2019-06-25
加强和促进我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以上海市为例
2019-06-25
新横沙成陆与“留白”的战略研究
2019-06-25
以自贸区试验为动力,推动浦东一级地方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2019-06-25
上海市事业单位按行业分类确定工资水平的研究
2019-06-25
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研究
2019-06-25
专车兴起背景下出租车监管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2019-06-25
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的政策路径与深化区域联动机制研究
2019-06-25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国碳金融战略研究
2019-06-25
2015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2019-06-25
中国司改上海样本成效实证评估
2019-06-2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研究
2019-06-25
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研究:趋势与制约
2019-06-25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创业创新政策支持研究
2019-06-25
上海城市发展内涵和理念优化调整与城市能级的阶段性提升研究
2019-06-25
现阶段深化开展上海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研究
2019-06-25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两周年综合评估报告
2019-06-25
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经验总结
2019-06-25

第十一届

栏目导航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 首页>
  • 评奖工作>
  • 获奖成果>
  • 第十一届>
  • 一等奖
    • 借鉴兄弟地区创新驱动经验,推动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创新
    • 借鉴兄弟地区创新驱动经验,推动科创中心建设全面创新
    • 2019-06-25
    • 中国对外货币开放新格局
    • 从2009年我国政府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政策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 2019-06-25
    • 加强和促进我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以上海市为例
    • 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基础靠教育。在人才战略储备中,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处于核心地位。党和政府历来重视人才工作,尤其是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上海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构筑国际人才高地,人才高端化、国际化和人才工作制度化、市场化取得新成效,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国际竞争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上海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仍面临许多挑战,如人才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数量相对不足、能级相对较低,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活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人才配置、集聚、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推进力度有待加强等问题。
    • 2019-06-25
    • 新横沙成陆与“留白”的战略研究
    • 2012年7月3日,上海东方早报刊登了市政府相关部门回复政协委员对横沙岛开发的意见,定位横沙岛为生态特色的“休闲度假岛”。为此课题组成员给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提交了一份参事工作专报,提出了要“从规划层面进一步开展横沙新港开发研究”的建议,提出了利用长江疏浚土吹填新横沙的建议。俞书记批复:“横沙岛不宜现在就认定为“休闲度假岛”,应是上海未来发展的预留地,有多种使用的可能性。应开展前期工作,并切实加强利用疏浚土陆域围填的领导。包起帆同志的意见应重视,陈吉余同志也当面向我讲了十分恳切的意见”; 时任市长韩正批示:“从长计议。”
    • 2019-06-25
    • 以自贸区试验为动力,推动浦东一级地方政府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赋予了浦东率先接轨全球经济新规则体系的战略使命,也要求浦东加速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一级地方政府职能整体转变。
    • 2019-06-25
    • 上海市事业单位按行业分类确定工资水平的研究
    • 推进分类改革,是事业单位改的“深水区”,其根源是所有事业单位都与政府行政机关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平衡和照顾各方利益,要进行公平有效的划分争议极大。
    • 2019-06-25
    • 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研究
    • 三年来,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简称“上海自贸试验区”)立足国家战略,积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坚持以理念变革引领制度变革和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以制度创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路径,形成了制度成果、积累了改革经验、取得了试验成效。面向未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按照“对照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自贸区”的要求,加强系统集成、深化改革攻坚,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进一步彰显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试验田作用。
    • 2019-06-25
    • 专车兴起背景下出租车监管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 互联网技术正在以多种方式对出租车行业进行重塑,它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产生了新的问题,甚至进一步放大了出租车行业既有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 2019-06-25
    • 上海市清洁空气行动的政策路径与深化区域联动机制研究
    • 2013年以来,我国大气灰霾污染受到广泛关注,同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了到2017年各地PM2.5的改善目标。为支撑上海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本系列研究历时4年,瞄准PM2.5和O3并存的复合污染特征,结合能源消费密度大、产业结构重、交通运输强度高、排放体量大的污染源特点,围绕上海大气复合污染形成机制、空气质量目标约束下的环境承载能力、空气质量改善政策路径开展研究,提出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措施;持续开展“气十条”实施情况的跟踪评估,掌握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及制约因素,适时提出强化方案;结合空气污染形势的演变,制定后“气十条”大气污染深化治理方案;围绕长三角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研究提出深化区域联动政策建议。
    • 2019-06-25
    • 基于清洁发展机制的中国碳金融战略研究
    • 本课题从我国碳金融战略的目标与内容、我国碳金融战略的推动方式与碳金融产业政策以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碳金融战略的实现共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碳金融战略问题,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建议包括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经验和基础发展我国的碳金融产业链;建设总量控制与自愿减排相结合的碳市场体系;借鉴世界银行碳金融模式,创设国家层面的碳金融产品创新平台;结合区域发展特点,探索区域特色碳金融发展模式;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作为碳金融创新的大平台等等。
    • 2019-06-25
    • 2015国际大都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
    •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创新要素的主要集聚地。近几年来,城市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全球都积极致力于培育和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如伦敦、纽约、东京、新加坡等纷纷将“创新型城市”设定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发展理念。我国城市面临培育和提高创新能力的任务十分紧迫,已有四十多个城市明确提出了创新城市建设目标,尤其上海要完成中央提出的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要求。
    • 2019-06-25
    • 中国司改上海样本成效实证评估
    •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正和法治的最后一道底线。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把推动司法公正作为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更是明确把“提高司法公信力”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之一。基于这一背景,“法治上海三年行动计划”已将保证司法公正列为法治发展进程的重点,清晰地提出了若干建设标准。经过三年以来的努力,上海司法在许多方面实现了跨越式进步,取得了极为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不少亮点成果为向全国复制和推广积累了经验,颇为值得圈点和称道;同时,也为上海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地方司法的中长远发展,以及进一步优化深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2019-06-25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实践探索与经验研究
    • 本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国家战略定位,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际投资管理制度改革、市场准入及现代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及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健全法制保障体系、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制度创新复制推广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研究。上述主要内容是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自贸试验区设定的主要建设任务、以及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实践而设计,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在政府职能转变、投资管理制度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法制保障建设等方面的扩大开放、深化改革举措以及建设成效进行研究、总结和评估。
    • 2019-06-25
    • 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研究:趋势与制约
    • 由上海财经大学承担的《面向未来30年的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研究:趋势与制约》,是2014年度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也是上海财经大学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该课题采取标杆分析的研究范式,注重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选取上海、纽约、巴黎、东京、伦敦为研究对象,测评了5个城市近10年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运用灰色预测法和情景分析法预测了5个城市未来30年的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综合现状测评和趋势预测的实证研究结果,判断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世界地位、潜在优势和未来机遇,剖析了上海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制约和挑战,为上海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决策依据。
    • 2019-06-25
    •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创业创新政策支持研究
    • 上海被赋予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艰巨任务,但却因为缺乏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和企业家而被诟病,华为、中兴、百度、阿里、腾讯等国内知名创新企业的诞生地都不在上海。于是,人们提出了上海为什么产生不了马云这样的疑问。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揭示到底哪些城市层面的因素会影响企业家精神,上海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这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决策的重要依据。
    • 2019-06-25
    • 上海城市发展内涵和理念优化调整与城市能级的阶段性提升研究
    • 本研究选取国际上各主要研究结构全球城市评估的模型,总结归纳了全球城市排名的主要维度和量化指标,分析在不同的考评维度,不同的对象群体关注下,什么是卓越的“全球城市”以及上海当前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所处的位置。通过各个量化指标数据的挖掘和回归分析方法,发现全球城市各主要指标之间和各项指标与综合实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上海当前城市发展的特点和不足,进一步分析上海和其它全球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条件差异,以及各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三十年的上海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理念优化和能级提升路径。
    • 2019-06-25
    • 现阶段深化开展上海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研究
    •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现阶段上海适应“人的城镇化”发展、补齐全面建设小康“短板”、伸长农业现代化“短腿”的现实要求。近年来,中央连续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批准开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试点。在此背景下,上海如何探索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实现形式?如何创造条件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愿、有偿退出?又如何细化和落实中央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构建开放与竞争兼容的农业发展交易模式?有必要开展深化上海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研究。
    • 2019-06-25
    •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两周年综合评估报告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组成评估工作组(以下简称“评估组”),对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试验区”)挂牌两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创新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综合评估。总体来看,两年来上海试验区落实各项改革措施取得了较大进展,基本实现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和《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深化方案》)的预期目标,成效明显。但是随着试验区范围的进一步扩大,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深化上海试验区改革创新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上海试验区作为第一个建立的自贸试验区,应努力“打造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承担引领我国对外开放平台建设、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重任,完成打造我
    • 2019-06-25
    • 上海自贸试验区三年经验总结
    •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三周年在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上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予以了高度评价。我们今天总结评估三年的试验成果,要把成绩充分展示出来,把贸易便利化、投资体制改革、事中事后监管体制建设和金融改革开放等领域内的具体改革内容和成就全面地梳理清楚,为下一步在全国复制推广提供更好的思路和经验。
    • 2019-06-25